编者按:策略池
\n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庆谈判80周年。
\n1939年至1946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结庐红岩,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
\n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到重庆参加举世瞩目的重庆谈判,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红岩精神。
\n解放战争初期,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与敌人展开坚决斗争,进一步锻造和凝结成了红岩精神。
\n1985年10月,邓颖超重返红岩,写下“红岩精神,永放光芒”,这是第一次由国家领导人正式提出“红岩精神”,至今已40年。
\n红岩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n国庆期间,上游新闻、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推出《寻访红岩红》系列报道,第五期来到位于红岩村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听秘密电台里传出的通信传奇。
\n国庆期间,走进重庆嘉陵江畔的红岩村52号,穿过一段绿树掩映的石板路,木门窗、灰墙体……一栋古朴而庄严的建筑出现在眼前,这里就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以下简称“八办旧址”)。
\n“走进这里,能感受到当年他们炽热的爱国情怀!”
\n“好像回到了那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年代策略池。”
\n旧址内,不时有观展游客的身影,今年80岁的河南退伍军人尹祥安就是其中之一,他和战友岳明火也将国庆行程的其中一站,安排在红岩革命博物馆,希望一起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n“八办旧址”是重庆最为宝贵的红色资源之一,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秦邦宪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办公和住宿。
\n位于红岩村的“八办旧址” 重庆红岩革命博物馆供图
\n重庆谈判期间
\n毛泽东曾在此下榻
\n时针拨回1939年初。
\n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最初设在机房街70号和棉花街30号办公。为避开日机轰炸,周恩来指示另觅新址,后选中了饶国模在红岩嘴(今红岩村)的农场并得到她的“欣然延纳”。
\n1939年下半年,该楼修建好后,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迁往此处办公。当时,南方局是秘密机构,依托于公开的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以这个名义对外开展活动。1946年5月,中共中央南方局迁往南京。
\n走进旧址一楼,会客室、电台室、会计室等将人们带回当时的场景,电台室里陈设着当年使用的电台,还有八路军的臂章、老相机等物品也一一陈列,生动再现了南方局和办事处同志们办公、生活的历史场景。
\n“八办旧址”内的陈设生动再现当时的办公、生活的场景 重庆红岩革命博物馆供图
\n“八办旧址”内的陈设生动再现当时的办公、生活的场景 重庆红岩革命博物馆供图
\n一楼楼梯转角处,一个半米左右高的小门吸引记者的注意。现场陈设的资料显示,地下党的同志到南方局来汇报工作时,进入传达室后,会从一个设置在一楼楼梯间的一扇小门从传达室直接上到二楼,工作结束后又从那里回到传达室出去。
\n二楼右转尽头,简朴的房间复原了当时场景,摆放着书桌、书架、报纸架、单人床、衣帽架、风扇……1945年8月至10月,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在此住宿40多个日夜。
\n在这间办公室里,毛泽东曾同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研究决定了谈判中的重大决策。毛泽东还在这里用办事处信笺重新手书了他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
\n旧址内展出的《沁园春·雪》手稿照片 记者 谭旭 实习生 宋思宇 摄
\n被称为“鸡鸭行”的秘密电台
\n红色电波从这里传出
\n在旧址大楼内,看似二层、实为三层,底层是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二楼是南方局机关和南方局领导人的办公室兼卧室,南方局的主要机构也设于此,三楼是机要科、秘密电台。
\n正在发报和调试的电台工作人员 重庆红岩革命博物馆供图
\n当时,八路军办事处处长钱之光将三楼窗户巧妙设计在斜屋顶上,将三楼有效地隐藏了起来。因三楼空间狭窄,为了保密,同志们都称机要科为“鸡行”,称电台为“鸭行”,把机要科和电台统称为“鸡鸭行”。
\n为保障南方局与延安及各地通讯联络畅通,“鸡鸭行”的工作人员日夜战斗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在这里,重要的材料发完立即烧毁;一般机密材料只用脑子记;需保存的机密材料用极小的字抄到薄纸上,放在随手可取的隐蔽地方……
\n在“鸡鸭行”同志们的艰辛付出下,南方局的电波突破国民党当局的封锁、包围和各种限制,建起了一条条安全畅通、机密重要的“空中桥梁”。
\n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指挥上党战役的命令便是从这里发出,吹响了前线战士夺取胜利的“冲锋号”。
\n1961年,“八办旧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定为全国第一批抗战纪念遗址。据介绍,“八办旧址”的展览设计上,对所有木作、装饰及展览代用品都采用亚光材质,并通过研磨、打蜡、腐蚀等技术手段进行消光处理,给观众带来沉静的观感。其陈列设计、细节考究等均匠心独运,使历史建筑和装饰更接近历史原貌,让其独特性、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更佳。同时,在二楼的一些办公室内,运用投影技术,讲述当年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让观众能沉浸式观展。
\n“八办旧址”内展出的老照片 记者 谭旭 实习生 宋思宇 摄
\n重庆红岩革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幢大楼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见证了南方局领导国统区和部分沦陷区民众与国民党反动顽固势力进行艰苦斗争的光辉历史,也见证了伟大红岩精神培育形成的历史过程。
\n上游新闻记者 谭旭 实习生 宋思宇策略池
启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